
卷一甲部
1. A
(1) 正確。在格網方格0885內找到診所的圖例。
(2) 正確。在格網方格0885內找到法定古蹟圖例。
(3) 不正確。在格網方格0885內找不到警署圖例。
2. D
平均坡度=垂直距離除以水平距離
找出格網座標063831的岔口至格網座標068844的公路支線的一段小徑平均坡度:
兩點之間的垂直距離:490米-180米=310米
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7.6厘米×20000÷100=1520米
格網座標063831的岔口至格網座標068844的公路支線的一段小徑平均坡度= 310米÷1520米»1:4.903 (1:4.9)
3. D
(1) 正確。小徑在格網座標063831至格網座標065835途經了一個等高線上窄下闊的凹坡。
(2) 正確。小徑在格網座標065837至067839途經一個等高線上闊下窄的凸坡。
(3) 正確。小徑在格網座標065835至065837途徑了一個山咀。
4. A
(1) 正確。高程點679與草山的三角網測站674互見。
(2) 不正確。位於高程點679與高程點729之間的高程點784(格網座標052819)代表附近有高山阻擋其互見。
(3) 不正確。在大帽山附近的高程點957(格網座標030811)代表附近有高山阻擋其互見。
5. C
(1) 不正確。吐露港附近沒有碼頭未能有助海路運輸。
(2) 正確。沿海地方可以透過填海提供填海土地給工業的未來發展。
(3) 正確。鄰近有廣福邨、宏福邨等公共屋邨提供勞動力。
6. B
(1) 正確。282的三角網測站位於它的西北方。
(2) 不正確。從它的位置朝向格網方格1083的廟的象限角是北82°東。
(3) 正確。從它的位置朝向格網座標105827的三角網測的方位角是109°
卷一丙部
2. (a) 河流地貌是曲流。
(b)
(i) 首先,林村谷周邊的等高線間距較闊,因此坡度平緩,河流流速減慢。
加上格網方格0585及0686間的內河道誠彎曲,因此內河道河水流速會較慢,遇上暴雨將未能及時排走洪水。再者來自大帽山及大刀屻的支流在格網座標047850的匯流點中匯聚,因此P地點的河道集水區面積較大,遇上暴雨將會增加河流流量,導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氾濫。可是沿著林村河附近有不少聚落及耕地,一旦氾濫發生將會破壞財物及威脅生命。
(ii) P地點採取了拉直河道和安置土籠再河岸等河流管理策略來降低氾濫的風險。
拉直河道可以減少河水與彎曲河道之間的摩擦力,從而增加河流流速,暴雨發生時可以加快排走洪水的速度。此外流速增加可以減少搬運物的淤積,使河道的容量增加,可以承載更多的河水,避免河水超出滿岸流量造成氾濫。其次在河岸安置土籠可以保護河岸免受侵蝕。
(iii) 照片2b所顯示的河流管理策略為渠道化,即進行拉直、擴闊挖深河床等工程,並在河床及河道兩岸鋪上混凝土。
較適合:
在自然環境方面,P地點的氾濫風險較Q地點高。由於P地點的內河道彎曲,導致河流流速較慢。加上集水區面積較大,河流水量高,一旦發生連場暴雨,河水容易溢出河道造成氾濫。可是Q地點附近有抽水站,減低了河流水量,發生氾濫的風險較低。其次P地點附近有林地與耕地等自然地貌作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生態價值較高,一旦發生氾濫將會淹沒自然環境對自然生態造成影響。相反Q地點位於已建成區,其自然生態價值較低,氾濫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較低。
較不合適:
在人文環境方面,P地點的發展密度較低,聚落相對也較少,而且河流沿途的土地利用主要為農業用地及村莊,故經濟價值較低。相反Q地點附近為新市鎮,有各種的城市土地用途如運輸用地、社團用地及不同類型的住宅用地等,因此人口密度較高及經濟價值較大,一旦Q地點發生氾濫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及人命傷亡。
在自然環境方面,渠道化與P地點的自然景觀不符合,以混凝土鋪墊河床及河岸將會減少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及食物,影響自然生態系統。
再者渠道化為硬策略,其興建及維修成本較高,因此必須使用在經濟價值及人口密度較高的地點才可以達至其成本效益。
寫評論